您好!欢迎访问东莞市德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站!

印刷导致色彩失真的因素及辨别方法

来源:东莞市德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2021-04-25 17:46:05

1、色彩还原处理引起色彩失真

现代印刷通常使用C、M、Y、K四色油墨再重现色彩,由于油墨本身存在的纯度问题,因此印刷叠印时也会产生色彩失真现象。

2、即原稿存在色彩失真

印刷图像原稿大多是通过摄影手段得到的。对于照片原稿,除了在拍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色彩失真外,由于色彩是通过色料等呈色材料再现的,而呈色材料很容易发生色衰减,因而也可能引起照片色彩的失真。另外,随着数码相机的不断普及,数字图像原稿越来越多,而数码相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大大提高,由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差,拍摄出来的图像容易出现画面暗淡、图像模糊等问题,造成原稿色彩失真。 

3、分色处理引起色彩失真

印刷通常使用C、M、Y、K四色油墨复制色彩,而数字采集设备采集到计算机的图像信息通常是R、G、B信息,因而在印刷制版之前需要将图像信息转换成C、M、Y、K模式,即分色处理。所谓“分色”就是将图像每个像素的色彩信息(一般是R、G、B颜色信息)分解转换成适合印刷C、M、Y、K模式的色彩信息。在分色过程中会引起颜色信息丢失。在分色时,只有根据油墨、纸张等印刷适性,正确设置分色参数(如设定网点扩大值、灰平衡参数、黑版阶调等),才可能输出高质量的分色片,尽可能减少颜色信息的丢失。

如何辨别色彩失真

对色彩失真的主要因素有了了解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何发现色彩失真才是关键。

1、第一印象基准法

人的眼睛对色彩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对于色彩轻微失真的图像,反复观察会减弱识别的能力。因此,在判断是否存在色彩失真时,利用第一眼的印象来排除人眼颜色视觉的局限性是发现色彩失真的重要方法。

2、肤色基准法

皮肤的颜色是人们最熟悉的色彩,凡是人物图像,尤其是以人物肖像为主的画面,都可以根据皮肤的颜色作为辨别色彩失真的依据。无论黄皮肤、白皮肤或黑皮肤,其肤色都有一个规律,那就是都是血色。即:黄中有红、白里透红或黑中泛红,如果图像中人物肤色偏黄就会给人产生病态的感觉。在正常情况下,即使图像中人物皮肤的颜色真的偏黄,在彩色校正时也要调整为血色,即黄中有红。 

3、中性色基准法

生活中有许多中性色彩,如黑色、白色、灰色等,它们是缤纷世界中颜色的零点,我们可以作为辨别色彩失真的基点。


上一篇:印刷承印物之-铜版纸

下一篇:最后一篇

【返回】
  • 返回顶部
  • 0769-85220606
  • QQ咨询
  • 访问手机网站
    扫一扫访问网站
  • 访问微信
    扫一扫访问网站